# 一. 总进度
不知不觉,已经在苏格兰阿伯丁停留40天了。从当初的新鲜好奇,变成现在的熟悉而淡定。
我知道,我得抓紧了,后面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,我是有着使命过来的。

# 二. 学习
经过了这2个月的课程学习,我觉得对于英国教学方式也习惯了,心里也很有素了。
## 2.1 课程质量
从良心说,这课程质量真的很差,至少对不起这个代价。可能今年由于疫情,课程质量非常之低。举几个例子:
1. 课程直接使用上一届的录播,主要内容和今年无关
2. 一周有且只有3h课程,而且不授课,只是自习
3. 课程内容非常浅,完全抵不过国内49元的网课
4. Practical课程无实质性内容
## 2.2 老师状态
老师们人都挺好,邮件回复也挺及时。但是就是觉得缺少点什么,因为不止是我一个有这么个感觉。
Lecture采用了上一届都课程录播,很多内容对我们没有帮助。比如去年使用PHP和Ruby这俩种语言教学,今年我们这一节使用都Python语言,这样都录播课对我来说还好(毕竟接触过),但是其他新人了?
满满期待的Practical课程(tutorial),后面的几个老师基本次次迟到,课程显得混乱不堪。
并且,在仅此的1h内容不讲正课,一直重复作业(重复3周),一个月的某2门课程就这样渡过了。
收获为。尽管有人想说,这得自学啊,那我来学校的意义是什么呢?
## 2.3 团队合作
这一点就得极力吐槽了。黑人被世界嫌弃是有原因的,真的是没脑子。
我分在了一组纯外国人的组内,2个黑人+1个印度人。为了一门HCI的用户需求设计,刚开始时,印度小哥组建了团队,喊大家进行了团队会议,我以为我可以轻松躺一把的。
Deadline前一周,我发现大家还没有任何动静,我检查了所有的群,怕错过了什么重要会议,结果是大家的确没有任何动静。然后,我花了3个晚上请求了各个PM朋友同事,参考了很多内容后写出了Outline给大家催促了一顿。由于只有1周时间来做这事了,但是大家其他作业还没做完,我只能继续完成了70%的工作。
还好,后面我说服了印度小哥一起帮忙,他的确也超过我的预期,花费了2天把文章整理出来。但是,直至今天填写"Teamcontribution",黑人妹子觉得要分更多的分。她一个字没写,提了一堆和主题没关系的观点。但是她说这是她的贡献,必须要达到公平的分。否则,她要和老师发邮件,说不公平。这很有趣。
其实此刻,一开始会很愤怒,但是我还是很快的冷静下来。这和团队管理一个道理,有一个刺头,你得去协调,无休止的争吵是没意义的。我想了办法先让他们冷静,给了他们不会低分的定心丸。
最终,本着大国风度,我只需要了30%的贡献,其他分给他们了。这样的队员后面敬而远之即可。
# 三. 状态
其实种种状态的综合反应,会让你觉得愤怒,抱怨和懒散。我也是个成年人了,不应该这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。
## 3.1 调整心态
上面吐槽了那么多事,其实自己也只是当个乐子。我明白我此行的目的,上面遇到的事情都与我核心目标都无关,所以,我做好自己就行。
团队合作问题,就是一个好例子。后面自己当TeamLeader时,当团队出现这样的利益关系时,我该如何解决?当一个问题需要一个人出面主导时,我该如何做?细想,挺有趣。
至于学校课程本身,无论它质量来说,对我意义不大,因为那太简单了。期待一个distinction更有意义。
## 3.2 克服松懈
坚持每天的早晨起来制定当天计划,每天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。这是一个好习惯,不出意外的话,我已经坚持3年了。
推荐“日事清”这个效率工具,使用简单,内容清晰。

除此之外,“专注森林”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机工具。
深度专注,拒绝使用手机!

## 3.3 工作准备
由于本身的特殊情况,我已经工作5年了。毕业回去前,我得准备好相关工作安排。
在Semester-1中,我将投入大量时间进行Algorithms的练习。越恐惧什么就面对什么。
- Leetcode

尽管新手,但是我还是突破自己以前一直畏惧的算法。加油,各位!
- GeekTime

算法或者其他技术视频,对于课余时间的主要知识补充平台。一定程度上,我花大量时间在这个平台上。
- Github

每天一点代码,保持工作时的状态,不要懒散。
- Openlanguage

由于疫情,很少有口语交流的机会了,但是我还是应该保持一个能学好英语的初衷,万一以后想读博了?
# 四. 家庭
最后也是最重要的,一个好的老婆在背后支持显得多么重要。很庆幸遇到我老婆,她非常体谅并且贤惠。这段时间,一直在支持着我,以后也会支持我。这样的后盾,可以让我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中,好好学习,好好思考,好好赚钱,别人有的我家宝宝也会有!
最后,愿看到这文章的朋友共勉,脱离舒适区,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!
记阿伯丁留学的第四十天